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品牌农业 正文

“科技范”助力山东德州成为京津冀“放心农场”

时间:2018-01-10 22:58 来源:新华社 作者: 阅读: 次

 “入了秋,万事休;进了冬,万事空。”眼下,是传统意义上的农闲时节,可山东省德州市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德东却一点儿没闲着。

  “趁着农闲,得抓紧把农场里的人和机器都‘修补修补’,来年才能挣个好收成啊!”魏德东说。

  富民家庭农场是德州市首家家庭农场,流转了3000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有无人植保飞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40多台套,农机手20多人。魏德东所说的“修补”,就是请农科专家来农场上课、解惑,给农机具做保养维修。

  在魏德东看来,及时更新农业知识,了解前沿农业科技动态,是像他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收益的“捷径”之一。“比如,我从山东省农科院学来的‘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通过捕食或寄生持续有效地控制害虫。不光效率高,还绿色、环保。”魏德东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魏德东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农业技术、惠农政策60余次,在自家农场应用氮肥后移、“以虫治虫”等农业新技术10余项,节本增效超过18万元。

  德州市农科院院长贺洪军说,当前,德州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超过60%。除粮食作物外,在临邑县10月刚刚投入运营的智慧农业大棚,还将更多农业科技投入了应用。

  在临邑县,记者看到,大棚单体占地111亩,棚内番茄综合利用了“以虫治虫”、雄蜂授粉、立体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手段种植,不仅比传统种植方式节水节肥8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约5倍,还能达到“番茄采摘后可直接食用”的品质标准。

  但作为智慧农业大棚的运营方,凯盛浩丰(德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铁军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应用大数据对大棚实现了全程智能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把种植经验数据化、自动化、机械化了。”马铁军说,他们对番茄生长的各个阶段所需的湿度、温度、二氧化碳等数据进行了三年收集,编为程序,形成了这个智慧大棚的“大脑”,无论何时,只要对番茄生长有利,大棚就会自动进行开窗、浇水或施肥等操作。

  这些满载“科技范”的优质番茄也受到了全国各地,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消费者的青睐。马铁军说,首批番茄预计将于2018年1月中旬上市,主要供应北京、天津等地,目前预售订单已经全部订完。

  魏德东、马铁军等人的经历,是传统农业大市德州借助先进科技,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山东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城市,德州正围绕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一区四基地”加紧建设。

  2017年上半年,德州分类组织实施了“放心农场”的评选认定工作,将魏德东的富民家庭农场等23家经营主体确定为首批“放心农场”并正式授牌。同时,还在所有县市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今年以来,开展省、市级检测16次,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作为山东的‘粮仓’,京津冀的‘农场’,德州将把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资源与模式,引导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智慧农业,给京津冀地区提供更多、更放心的优质农产品。”德州市农业局局长郭平银说。

 

(责任编辑:)